网约车乘客可要求司机开空调,司机加收“空调费”是违规行为
媒体报道:
一江西南昌网友称,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要求加收3元“空调费;”司机称之为“自愿消费。”
该事件一经报道则引发热议,网约车可以要求加收“空调费”吗?
正确答案:
网约车司机不可以要求乘客支付“空调费。”
参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其第20条明确网约车平台应当合理确认运价并实行明码标价。那么在已经明码标价之余,显然是不可以加收其他费用的;司机单方面要求乘客“自愿支付空调费”是重复收费的行为,已违反该暂行办法。
那么司机选择不开空调难道不行吗?
正确答案还是不行。
因为该暂行办法多次提到“高品质服务”五个字,并且更多次提到“服务”两个字。对于出租汽车而言,高品质服务一定是包括在炎热的夏季提供空调和寒冷的冬季提供暖气的,保证车内温度适宜才符合高品质的概念。
所以网约车不开空调则不符合乘客对于车辆服务内容的合理期待;通俗来说就是在正常认知的范围内,网约车在炎炎夏日里运营当然要开空调,那么如果车辆没有开空调则属于不合理,乘客可以要求司机打开。
感同身受且没有那么多的为难,网约车服务水平已低于期望值。
实际不只是该南昌网友遇到过这种情况,在相关话题的评论中可以看到有不少网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笔者在打网约车的时候也遇到过,只是既不接受所谓的“自愿消费”也不和网约车司机产生冲突,咱就一起吹吹自然风,作为天生耐热又怕冷风的人,终于把网约车司机熬的自己开了空调……实际在上车之前就已经感受到车内刚刚还在开空调,关闭空调的时间不会很长,因为如果长时间未开空调的话,在正午时分的车里至少要有50℃左右——即便开着车窗,毕竟风都是烫的;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中,司机是要得热射病的,那是有生命危险的,所以这种情形显然是在乘客上车之前关闭空调,随后等待乘客“抹不开面儿”去“自愿支付空调费。”
讲这个经历只是想告诉网约车司机,面对乘客的态度应当是服务而非套路。
并且对于网络预约出租车(简称网约车)的性质应当有清晰的认知,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驾驶网约车要有对应的服务精神;然而现在大多数的网约车司机不仅没有这种认知,同时还在用尽一切方法去尝试营收最大化。
当然期望收入更高是没有错的,然而这里又有一个不正确的认知——认为驾驶网约车应当具备“白领级收入。”
许多曾经从事比较体面的工作且有理想收入的人在失业之后会去驾驶网约车,在这一部分网约车司机的观念里,普遍是通过驾驶网约车至少可以维持与原先相当的收入;无非是工作强度高一些,看起来不再像曾经那样体面。
如果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网约车的车型均属于小、微型载客车,驾驶对应车辆只需要C级驾驶证;且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都是自动挡车型,对应C2驾驶证即可。考取这两类驾驶证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甚至可以更短;在短短的时间内即可掌握的技能,其能够有多高的含金量呢?机动车司机已经逾5亿人,会驾驶汽车的人如此之多,那就更没有含金量了。
所以网约车司机不会是一个高薪职业,亦或者说所有技术门槛过于低的职业都不会有高薪。那么期望从空调、暖风或者其他角度去获得更高的营运收入,实际都是徒劳。
重点:
现在的网约车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车辆主要在夜间充电;夜间充电的单价低,即便是在公共充电站也可以低至0.7~0.8元/度;如果有个人充电条件的话,夜间最低单价不足0.4元/度。
网约车以紧凑级轿车为主,空间并非很大。
恒温之后的空调单位时间耗电量大约为1kWh/1h左右,也就是说“网约车3元空调费”至少可以平衡2个小时左右的汽车空调使用成本,至多可以维持4个小时以上的汽车空调使用成本。可是网约车主要在城市区域运营,单次订单时间往往只有十几分钟,乘客承担的“空调费”代价显然不合理!而且乘客支付的“空调费”带来的良好体验是司机同时获得的,司机自身难道不应该承担一部分费用吗?
由此可见网约车司机不开空调是不对的,让乘客承担不合理的“空调费”必然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