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谈执着于“双肾”进气格栅的原因:是雕塑化的设计图腾
8月22日,宝马汽车发文谈品牌标志性的“双肾”进气格栅设计。
为何要执着于看起来像是“双肾”或者“鼻孔”的设计呢?
宝马品牌认为这是宝马汽车的设计图腾,是每个时代与发动机技术、散热需求的密切相关的功能性表达;同时也是三维雕塑化、浑然一体的设计宣言;有着更立体、更有力、更未来的气质,没有突破,就没有下一个经典。
宝马汽车始终让设计服务于功能,但不止于功能。
下面来看相关文章使用的图片。
什么是让“设计服务于功能”呢?
在进气格栅上开两个孔有什么用,或者说要进气格栅有什么用呢?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能理解宝马汽车的这句话了。简而言之,发展上百年的是燃油车;燃油车经历了性能的持续增长,同时还有进气技术的几次突破。比如早期的汽车主要用汽油机、包括卡车和客车,但是发动机主要采用自然吸气技术;燃油混合低氧浓度的空气不会有太高的燃烧充分性,转化出的热能不会很大,动力也普遍很弱,曾经的5.0L-V8发动机的最大功率也不过是100多千瓦而已。
在这个阶段里的发动机则不需要高强度的散热,“鼻孔”自然是可以小一些的,因其不需要太大的进气量。
反之,现在的汽车基本都在用涡轮增压技术,且增压器的转速和压力都达到了顶峰。
增压器的本质是压气机,是把大量的空气压缩成小团;于是这一小团的空气就会有很高的氧浓度,其与汽油混合之后的燃烧充分性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简单来说就是转化出的热能更多,发动机的性能更强;于是一台2.0L Turbo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最大功率可以达到200kW,最大扭矩可高达400N·m,这还只是单增压民用发动机的水平。
然而这样的发动机已经需要高强度的散热,所以进气格栅就要大一些,宝马汽车的“鼻孔”显然要增大。
客观上也确实增大了许多,甚至显得有些夸张。
回到电动汽车领域看问题,还要什么进气格栅呢?
电动机运转时产生的热能很少,不需要高强度的散热;充其量是需要给汽车空调的冷凝器预留散热位置即可,所以电动汽车一般都采用封闭式车头,只在前杠下方预留一小块格栅。所以宝马汽车的电动汽车产品显然也不需要大尺寸的格栅,“鼻孔”可以小得多,于是有些宝马电动汽车显得相当复古;个别采用大尺寸进气格栅的车辆,其进气格栅实际只是用于放置传感器的设计而已。
可以说在电动汽车时代里,宝马汽车的“鼻子”格栅主要是体现品牌文化与传承。
好看吗?
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会有标准答案,但是经常有网友提出。
没有任何一种设计可以让所有人喜欢,包括劳斯莱斯硬朗的直瀑式进气格栅也不例外,红旗汽车的大尺寸直瀑式进气格栅也有人不喜欢,但并不影响其产品顶级的定位。宝马汽车的“鼻孔”格栅设计也不会让所有人都喜欢,所以主观来说,十年前的5系、7系等宝马汽车的进气格栅设计最有眼缘,近几年的新产品设计略显生硬,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
至于“鼻孔”格栅能在未来的宝马电动汽车产品上体现出怎样的水平,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