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30万级市场的“刀锋战士”,问界M7价值制胜

2025/10/5 22:31:24
0浏览

不是1小时10万台,是43分钟。

这次全新问界M7(参数|询价)的订单是真的爆了——爆到华为商城和鸿蒙智行小程序一度被冲垮,想看一眼新车详情页都刷不出来。

从预热时小订24小时突破15万台,到上市首周大定火速冲破6万台,作为鸿蒙智行首个大改款车型,全新问界M7的火爆已无需赘言。

它像一位“不讲武德”的刀锋战士,精准而凌厉,没给市场预留任何反应时间,出鞘即改写了30万级SUV的竞争格局。

01

刀锋出鞘

很少有一款产品,像问界M7一样,拥有跌宕的、“起落起起起”的市场曲线。它虽然不是问界品牌的开路先锋,却和问界品牌在智能电动车激战中的进化历程相当契合。

2022年,初代M7带着六座大空间和HarmonyOS智能座舱登场,开局热闹,后续却稍显乏力,甚至一度月销只有几百台,差点儿归入沉寂。

转机发生在2023年。

耗资5亿升级的新款M7上市,装载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最强大脑”,还同步提升了车身安全和内饰质感。上市25天大定就突破了5万台。余承东感叹的那句“起死回生,真不容易!”,背后是问界M7所承担的巨大压力。

此后,问界M7一发不可收拾。2024年推出的Ultra版,在配置和体验上进一步向旗舰M9看齐,成功实现了上市50天交付量突破3万辆。

今年9月,全新问界M7上市。

尽管在预热期内,市场对M7已抱有很高预期,然而,上市1小时大定3万,24小时大定4万,7天大定6万的成绩,仍然超乎所有人的预料。

连见惯高并发场景的华为服务器,都没能顶住全新问界M7预售引发的流量海啸,华为商城与鸿蒙智行小程序一度瘫痪,车型详情页都变成了空白。

这意外的短暂“罢工”,成为了“卖爆了”最真实的佐证,连余承东都感叹:“远超预期,超乎想象”。

这一次,全新问界M7无疑是以“刀锋战士”的姿态,在完成了开刃淬火、涅槃重生之后,精准、迅猛且极具穿透力地切入了30万级市场核心。

从历史数据看,问界M7系列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0万台,是问界品牌历史上最畅销的单一车型系列。

而按照行业惯例,对于成熟且热销车型的改款,通常采用“保守疗法”:基于现状小修小补,以“挤牙膏”式的升级控制成本,既安抚老用户,也试探新市场。风险低,收益稳,车企屡试不爽。

但全新问界M7偏不。它走了一条更“刚”的路——不以低价换市场,而是以超配的产品力支撑价格体系,重塑消费者的价值认知。

这种反套路的定价策略,在价格战打得飞起的新能源市场,很少见。车企做出这样的定价决定,要么是想拉高品牌形象,要么是对产品有绝对信心。

余承东透露,全新M7是问界投入40亿、历时三年打造的成果。这份投入,直观地体现在了产品每一个维度的彻底革新上,让到店消费者直言“完全不像一台改款车”。

02

价值为重

首先,它变年轻了。

全新问界M7秉承品牌家族的设计语言,其造型与问界M8一脉相承,但通过更富张力和年轻感的线条,实现了视觉上的“减龄”。

在色彩上,全新问界M7引入了三款极为彰显个性的车色:蕴含微妙珠光的珊瑚红、清新治愈的海岛蓝、温润典雅的暖云白,它们与牧野青、星际蓝等经典配色共同构成了更具表现力的色彩矩阵,精准戳中当代用户的多元审美和需求。

其次,它变大了。

车身尺寸(长宽高)扩展至5080×1999×1780mm,轴距达到3030mm,较现款车型均有显著增长,3434mm的舱内有效空间,直接让整车观感更接近问界M9等豪华旗舰,进店客户坐进去的第一感觉是:“这车,不一样。”

此外,它变稳了。

真正的“脱胎换骨”在于看不见的底盘,升级成了“满血版”HUAWEI途灵平台,集成HUAWEI ADS全维融合感知、HUAWEI DATS动态扭矩控制等核心技术,并以双叉臂前悬取代了旧款的麦弗逊结构,使冲击感降低33%,舒适性提升19%。

这相当于为车辆更换了更高级的“骨骼”与“关节”,从根基上提升了操控稳定性与乘坐舒适性。

它也变得更聪明、更舒适、更安全了。

座舱方面不遗余力,标配的副驾屏、可选的HUD、以及鸿蒙智行首次搭载的17.3英寸3K后排娱乐屏,多屏联动构成沉浸式影音空间,配合全面升级的零重力座椅,将舒适性拉满;

智驾不惜血本,HUAWEI ADS 4.0包含3分布式4D毫米波雷达矩阵,以及前向192线激光雷达和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还首发了行业内首个“舱内激光”方案,将智能驾驶的天花板再度抬升。

安全性能精益求精,乘员舱核心结构采用100%热成型钢,A柱强度达2000MPa,搭配铝合金前后防撞梁与十宫格侧加强梁,安全性能远超国标。

总结而言,全新问界M7的焕新,绝非零敲碎打的小修小补,而是一次围绕空间、底盘、座舱与智驾的体系化重建。

全新问界M7用超越期待的产品力来支撑定价,这在激烈价格战中开辟了新路径:当多数品牌陷入“降价减配”的恶性循环,坚持高价值投入的产品反而会赢得了消费者尊重与选择。

03

带飞品牌

根据杰兰路2025年报告显示,问界品牌的用户“信心指数”高居榜首,其品牌认知已跻身传统豪华品牌阵营。

全新问界M7,正凭借其鲜明的年轻化、科技化、智能化的特点,成为新世代消费者在30万预算的选购清单里绕不开的一个选项。

数据显示,全新问界M7的购车主力集中在25-40岁的群体。

这其中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90后是中坚力量,他们消费能力强,对科技产品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也更愿意为真正实用的智能配置买单。因此,主打高阶智驾的MAX版本卖得最好。

在动力选择上,全新问界M7的纯电与增程版本比例达到了4:6,尽管增程版目前销量略高,但选择纯电版的用户中,年轻人比例明显更高。

这部分年轻用户对纯电产品的接受度极高,思维里不带有传统燃油车时代的“里程焦虑”或“变速箱情结”,是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原住民”。

选择问界,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他们认同的科技生活方式。

全新问界M7在外观设计上更显精致与时尚,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女性用户的青睐,女性比例显著提升。

门店反馈也印证了这一点,像海岛蓝这样更显年轻、时尚的车漆颜色,其选装比例仅次于主销的鎏金黑,颇受好评。

女性用户比例的提升,意味着问界M7已成功地从一台“技术范儿的车”,转变为一个“有温度的科技生活伙伴”,更能满足当代家庭共同决策的购车需求。

M7卖得好,并不令人意外。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并没有“吸干”兄弟车型的流量,反而带动了整个鸿蒙智行阵营的销量上涨。

车Fans数据显示,鸿蒙智行上周新增订单破7.5万,全新问界M7带动鸿蒙智行多款车型全面上涨。

M7手里拿的并非孤单英雄的剧本,倒更像是一位先锋,通过自身的虹吸效应,将用户流量引入店内,让鸿蒙智行旗下的兄弟车型共享其利,形成了‘旗舰引领,侧翼协同’的强大阵型,成功地带动了鸿蒙智行整个“王牌军团”的士气,高歌猛进。

问界品牌多款车型没有互相挤压,反而构成了一个“雁阵梯队”。

问界M9在50万级别站稳,是当之无愧的旗舰,突破了中国品牌的天花板;

问界M8在40万级别称雄,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

全新问界M7在30万级爆破,是冲锋陷阵的销量先锋。

这种协同效应的根基,在于问界系列始终围绕“价值”进行竞争,而非陷入简单的“价格”内卷。

当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消费者不再仅仅为低价买单,而是愿意为超越期待的全面价值付费。

问界家族提供的,正是一个复合型价值体系。

既包含鸿蒙生态带来的情绪价值与科技归属感;也体现在零重力座椅、智能座舱所带来的极致体验价值;更涵盖了从物理层面的车身安全到智驾系统构建的安全价值,以及通过HUAWEI MagLink等创新功能实现的功能价值。

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单一爆款或许靠运气,但矩阵齐飞一定靠体系。

问界产品矩阵定位清晰,节奏协同,没有内耗,只有合力,共同只做一件事:不卷价格,卷价值;不拼声量,拼产品,最终在各自领域树立起难以替代的“价值高地”。

04

尾声

“旗舰领航、主力稳盘、先锋突进”的阵型,齐头并进、相互加持,在长期由合资和外资品牌主导的中高端市场,建起属于中国车企的价值高地。

问界的崛起,不是一个品牌的偶然成功,而是一个信号的开始。

中国汽车品牌不再只是跟随者,在智能电动化新赛道上,已经具备了定义产品、制定规则、引领市场的能力。

它的意义超越了单一品牌的范畴,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向上突破,点燃了最具确定性的那束火光。

编辑:罗松松

责任编辑:罗松松

标签: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2604
6.57万
1833
5.21万
2721
6.23万
726
5.1万
552
1.13万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