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中…
搜索
消息 历史 收藏
中文

吉利295万辆销量背后:不是冲量,是技术、品牌、生态的三重胜利

2025/10/14 22:51:46
0浏览

当汽车行业仍在电动化转型的阵痛中博弈,当多数车企陷入 “以价换量” 的内卷困局,吉利控股集团 2025 年前三季度交出的 “295 万辆总销量、同比 29% 增长” 答卷,不仅刷新了自身历史纪录,更以一份 “量质双升” 的硬核表现,为中国汽车工业标注了新的竞争维度 —— 这份增长,不是靠单一车型 “冲量” 的短期狂欢,而是技术、品牌、全球化与战略整合共同驱动的长期必然。

从增长内核看,新能源早已成为吉利的 “核心引擎”,而非简单的 “补充板块”。前三季度 159 万辆新能源销量、68% 同比增速,叠加 54% 的渗透率(三季度进一步攀升至 58%),这组数据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更印证了吉利电动化转型的 “加速度”:吉利银河以 206% 的增速斩获 87.5 万辆,成为中端市场最具爆发力的 “爆款孵化器”;极氪、领克分别以超 14 万辆、24 万辆销量跟进,且领克 900、极氪 9X 等高端车型的快速起量,直接推动吉利品牌溢价能力突破 “天花板”。更难得的是,吉利并未陷入 “弃燃油保新能源” 的极端 —— 中国星系列 91 万辆销量、5% 的逆势增长,加上全新东方曜系列的推出,形成 “新能源领跑、燃油车托底” 的均衡格局,这正是其抗风险能力的关键。

若说新能源是 “增长肌肉”,技术创新便是吉利的 “硬核骨架”。9 月吉利星座完成 64 颗卫星组网,实现除南北极外的全球实时通信覆盖,这一 “天地一体化” 布局绝非 “噱头”:银河星耀 8、极氪 001FR 等车型已搭载卫星通信技术,让吉利在智能出行领域率先构建起 “车 - 星 - 地” 协同的差异化优势 —— 当其他车企还在比拼 “车机芯片” 时,吉利已将竞争维度拉到 “空间技术赋能出行” 的新高度。更值得关注的是,吉利的技术边界正在持续拓宽:远程新能源商用车 49.5% 的增速,叠加全球首艘醇氢电动船 “远醇 001” 的下水,意味着其技术已从陆地乘用车,延伸至商用车、航运等多元场景,形成 “技术溢出 - 多领域落地” 的正向循环。

这份成绩单的 “含金量”,还体现在全球市场的 “质的突破” 与内部战略的 “高效整合”。前三季度近 30 万辆海外出口中,9 月新能源出口占比达 36%,这一数据背后是吉利 “出海” 逻辑的转变:从过去依赖燃油车 “走量”,到如今以英国预售的 EX5、澳大利亚上市的 STARRAY EM-i、阿联酋落地的极氪 7X 等针对性产品,敲开全球主流市场大门;领克进驻捷克、奥地利、瑞士,更标志着其在欧洲市场从 “试水” 转向 “深耕”。而内部层面,“一个吉利” 战略下吉利与极氪的合并、23 亿港元股份回购计划的落地,不仅优化了业务架构,更向市场传递出对自身基本面的坚定信心 —— 这种 “内外兼修” 的布局,让增长更具可持续性。

在汽车行业 “淘汰赛” 加剧的当下,吉利 295 万辆销量与 29% 增速的意义,早已超越数字本身。它证明中国车企的增长,已从 “规模红利驱动” 转向 “技术价值驱动”;从 “单一市场竞争” 转向 “全球生态布局”。正如吉利冠名杭州马拉松所传递的 “马拉松精神”:汽车制造没有终点,而吉利用这份成绩单证明,它不仅有 “冲速度” 的爆发力,更有 “跑长跑” 的耐力。未来,随着 “天地一体化” 生态的深化、全球市场的持续渗透,吉利的增长故事,或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从 “规模领先” 迈向 “全球领先” 的最佳样本。

举报
全部评论.0
0/150
发布
按热度 按时间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0作品
0粉丝
0获赞
他的作品
查看更多>
热门选车号
2624
6.59万
1846
5.26万
2729
6.24万
736
5.12万
557
1.14万
友情链接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至